江西今年计划实施3527个省大中型项目 总投资4.42万亿元******
中新网南昌1月12日电 (袁汝晶)2023年江西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2023年初步计划实施3527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4.42万亿元左右,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6万亿元左右。
正在召开的江西省两会上,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就江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作书面报告时如是说。
张和平介绍,2022年,江西全力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常态化推进节假日“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强力实施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特别是面对疫情反复,努力做到“在建项目不停、施工强度不降、开工时间不拖、协调力度不减、项目谋划不断”,预计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投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5%、128%。
“2023年,江西将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内需潜力,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张和平表示,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巩固提升回稳向好态势。
在基础设施方面,江西将以联网、补网为重点,持续补足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短板,开工建设通城至铜鼓高速、弋阳至南丰高速、定南及南城通用机场、乐平水利枢纽等项目。建成昌景黄高铁、南昌东站、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赣州港五云码头等项目,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快开工。
在生态环保方面,江西今年将开工建设吉安雨污管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共青城水环境综合治理、赣州龙晟新材料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上饶同鑫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设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新余生态环境产业综合处置利用、靖安矿山整治生态修复、抚州鑫科环保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
此外,2023年,江西还将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推进智慧商圈、绿色商场、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促进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完)
景区上线“先游后付”系统 “信用游”创新文旅消费******
“信用游”创新文旅消费
拓兆兵
近日,安徽黄山等景区先后上线“先游后付”系统,游客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预订后刷身份证就可以进景区。此举受到了游客欢迎,被称之为“信用游”。
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探索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向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提供“先用后付”“先游后付”以及减免押金等便捷消费服务,形成促进信用消费的相关政策。从相关风景区试点情况看,“信用游”值得大力提倡。
此举有利于构建快捷便利的旅游方式。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旅游时也都希望能够“快旅慢游”,即旅游手续简便,将时间主要用在深度旅游体验上。景区上线“先游后付”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功能化金融业态为其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游客只需点点手机即可完成购票、订酒店等,而且行程的安排更加灵活,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修改或者取消行程,省掉了付款、退款等环节,退房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游客游得轻松舒心。
此举有利于带动“全域旅游”大文旅产业发展。先旅游、后付款是旅游业的一种创新,试图破解目前游客、旅行社、目的地间的信任危机,使游客有了更多主动权,从而倒逼景区和商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旅游联盟等平台,“信用游”通过“信用赋能”可有机统筹整合文、旅、商等服务体系,并统筹整合某个地区甚至一个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全域旅游”模式。据了解,目前“大黄山”区域安庆市、池州市、宣城市和黄山市的景区、酒店、文创商品等商家已签约入驻“黄山旅游官方平台”。
此举有利于信用社会建设。“人无信不立”,信用是无价之宝,建设信用社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因而,众多行业都在大力推行信用建设。这其中,文旅业涉及千家万户,面广人多,是便于培养公民信用意识的最佳行业之一。通过发展“信用游”,不但有利于推动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也易于营造“诚实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文旅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各地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文旅体制改革探索,加大数字赋能、信用赋能力度,推进理念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进一步创新文旅消费模式,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