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中阿合作|回顾中阿历程 展望中阿未来******
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举行。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合作源远流长,通过一组数字,一起来回顾中阿合作历程,展望中阿关系未来发展。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两条大动脉,中国的瓷器、造纸术、印刷术一路西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万里东来。从东汉甘英出使,到辛巴达历险故事背后的传奇经历,再到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中阿互通有无,启迪创新,碰撞思想,书写了东西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近十年来,中阿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17个阿拉伯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14个阿拉伯国家参与《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集体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9届部长级会议到第1届中阿峰会,再到中阿间17项合作机制,中阿关系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了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从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的合作格局,到涵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投融资、高新领域、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再到近期助力沙特建造新城,与卡塔尔签订长达27年的长期购销协议,中阿合作已在多元化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并已接近2021年全年的水平。平等与互惠互利成为了中阿合作的关键词。
规划双方未来合作,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进一步凝聚双方在全球治理、发展与安全、文明对话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今天,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引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孙岩峰 章林 黄达 黄惠馨 朱若梦)
寒流致台湾花莲、屏东等地农损严重******
中新社台北1月30日电 自2022年底寒流侵袭台湾以来,花莲、屏东等地农作物严重受损。春节期间,花莲凤林西瓜遭遇寒害,当地有瓜农称此次为60年来首遭的严重寒灾。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据花莲县凤林西瓜产销班班长杨定嘉介绍,今年农历正月初三(24日),当地约200公顷西瓜田遭遇寒害。当地瓜苗刚种下约两周,迄今已有大半被冻伤。而气象预报称又有一波寒流即将来袭,加之目前台湾瓜苗缺货,短时间无新苗可补,且种植西瓜涉及整地、灌溉、施肥等资金成本投入,如今血本无归,让人悲从中来。
花莲县议会议长张峻对此指出,作物受寒害的农民尽快提报灾损,将协助农民申请天然灾害救助事宜。同时希望农业处及农政单位加快认证程序和辅导,以减轻农民损失,助其渡过难关。
另外,寒流也波及台湾其他农作物。据中时新闻网此前报道,2022年底花莲县瑞穗乡种植约40公顷的凤梨花遭遇寒害,受损程度达20%,初估灾损金额约为275万元新台币。
另据《联合报》28日报道,受低温影响,2022年底屏东莲雾灾损严重,冲击农友生计,连带影响今年春节出货品质。春节期间低温持续,为因应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市场需求,当地农渔民加紧巡视,做好防寒措施以减少损失。(完)